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沈志华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是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一个新的起点。 沈志华以中俄两国现存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不仅颠覆了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种叙述与结论,也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

远东的线索:西方秩序的输入与中国的演变
刘仲敬
劉仲敬在本書中,嘗試重新建立我們對於近代東亞歷史的認知,打破神話,重新理順東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位置、以及東亞地區的政治實體在當代國際體系中的真正位置。他以獨創的歷史模型和詮釋體系(秩序輸出論),分析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到現在,遠東秩序輸入和輸出的演化路徑,從而解構了「中國」的建國神話和黨國的...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鞠海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二十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作者紧扣曾国藩的五大生死局,以其奏疏、日记、家书、书信及亲朋僚友的记载为核心资料,探究其人生各阶段所陷生死局的时代背景、自身处境和心理状态,揭示一位晚清督帅如何处理自身与时代、家事与国事、欲望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全球化还可否拯救
刘东
本书对作者多年来持续关注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议题进行了全新的梳理。 内容简介 刘东教授在其出版的《是处在“后全球”时代吗?》一书中,提出全球化进程中文明之间的压缩和互嵌导致了多方面的困扰,而其症结就在于“压缩性的全球化”令人们生活的世界裂变乃至垮塌。 对于“后全球”这个新...

是什么缔造了汉江奇迹
[韩]俞正镐
揭示20世纪韩国经济奇迹的真正关键因素。 内容简介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汉江奇迹”。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然而...

地缘政治学的黄昏:将军与地理学家
[美] 汉斯·魏格特
本书是关于德国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的思想传记。 作者汉斯·魏格特展示了德国地缘政治思想的渊源,并着重分析了豪斯霍弗与斯宾格勒、拉采尔、麦金德的思想关联,阐明了豪斯霍弗思想对于理解太平洋地缘政治的重要价值。魏格特批评豪斯霍弗应对德意志民族的对外扩张负责,认为其学说主张德国的征服基于自然法则...

商品美学批判
[德] 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
穿透吸引力的层层幻象,揭露晚期现代社会商品交换的矛盾与欺骗性。 内容简介 在当代社会,决定一项购买行为的往往不是该物品本身,而更关乎其被呈现出来的方式。商品通过精致美好的外观、耳目一新的设计、与众不同的特质,具备了极为强烈的吸引力。 这些经过品牌打造、广告营销等层层包装的...

特许公司600年 : 从冒险公司到东印度公司
[英] 乔治·考斯顿 / 奥古斯·亨利·基恩
一部讲述大英帝国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为特许公司的起源,英国特许公司的发展历史,与英国的关系,及海外公司是如何掏空英国本土,最终令英帝国衰落的历史。

基辛格《论中国》三部曲
[美] 亨利·基辛格
从历史出发,读懂中国和世界。 内容简介 《论领导力》:本书对六位著名领导人——联邦德国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夏尔·戴高乐、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埃及前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领导力进行了具象化的解读,通过梳...

东西中国
贺雪峰
以县域为单位系统认识中国区域差异。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东、中、西部县域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中、西部县域发展能否照搬东部县域发展的成功经验?东、中、西部县域最根本的差异是什么?造成东、中、西部县域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因素、制度因素,还是社会因素?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逻辑...

打破常规:印度特色的繁荣之路
[印] 拉古拉迈·拉詹 / 罗希特·兰巴
全面剖析印度经济现状,为理解印度乃至世界经济未来趋势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未来的发展将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仅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更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在本书中,知名经济学家拉古拉迈...

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
[巴勒斯坦] 萨里·努赛贝 / [美] 安东尼·戴维
人类最可怕的悲剧之一,就是过度沉迷于自己的悲剧而忘记对其他人的好奇,忘记去了解其他人经历过的悲剧;尤其是面对仇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理解他们的生活呢? 本书的作者萨里·努赛贝正是一个葆有这种好奇心的人。 萨里·努赛贝出身于历史悠久的阿拉伯家族,他记忆中的巴勒斯坦曾是多种文化共存的祥和...

论美国 : 美国外交及外交政策史
[美] 罗伯特·佐利克
基辛格《论中国》之后,佐利克《论美国》 美国如何成为美国,美国乃至世界的未来走向,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美国前副国务卿、世界银行前行长历时20年亲撰,展现250年美国与世界互动的全景式画卷;以30+位塑造美国外交的关键人物为中心展开,重返大国博弈现场,还原美国如何成为美国;重视...

敌友难辨 : 冷战谍海逸史
沙青青
爆笑间谍的双面人生,比小说更离奇的真实历史。 内容简介 1987年,一本名为《抓间谍的人》的畅销书遭到英国政府封杀。原因竟是书真实到违反保密要求;剑桥大学走出苏联间谍“五人组”,英国贵族成为克格勃顶梁柱;因担心间谍事件曝光带来公关危机,官僚们常常秘而不宣,甚至故意放走嫌疑人;间...

未来战争:硅谷与五角大楼的科技革命
[美] 拉杰·M.沙阿 / 克里斯托弗·基尔霍夫
一窥未来战场的科技前沿。 内容简介 与火药的发明或核时代的到来一样,战争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无形的变革,比如可以像直升机一样降落的飞行汽车,能飞入建筑物并绘制其内部地图的人工智能无人机,可以穿透云层并监视导弹基地的微型卫星,等等。 本书揭示了新兴尖端技术是如何被美国引...

东线之战 : 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
[美]约翰·里德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左翼新闻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前往东线战场,试图见证和报道那些宏伟壮大的战争场景,比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比如“俄国向柏林进攻”。 然而现实是,里德完美错过了所有重要的战争,而是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后方,开启了一场冒险之旅。 他们 到达...

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美]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直面国际严峻的海权形势,以史为鉴,突破海权枷锁。 本书研究了1660-1783年帆船时代海权对历史发展和国家盛衰的影响,通过讲述欧洲和美洲海上战争史,揭示海权作用。 马汉主张运用优势海军确立海洋控制权以实现国家战略目的。与其他历史学家不同,马汉致力于从通史角度研究海权,收集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