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道
冯唐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以道和德为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处世,被誉为万经之王。 冯唐从20年战略管理经验心得为出发,讲透《道德经》在现代生活的应用: 成事之道,将帝王治国驭人之术化为当代管理方法论; 成事之德,把修身处世之学化为现代人可实操的心法; ...

爱因斯坦的时钟与庞加莱的地图
[美] 彼得·伽里森
“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钟如何同步?怎样绘制出精确的地图?让我们穿越回19世纪末20世纪初,探寻时间的本质,感受人类伟大智慧的碰撞与融合。 19世纪末的挑战为相对论这一巨大的理论突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现实背景。在现代科学的基石上,有两位巨人正在一步一步地寻找答案:一位年轻的、默默无闻的德国物...

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 : 新译详注本
[德] 尼采
尼采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之一 清华历史学者周思成精译详注本 无障碍领略哲学巨人的隐秘深意 详解历史的滥用,解构历史与权威 看历史如何带我们面对生活、思考未来 ◎作品看点 ★ 尼采早期代表作,影响了一代知识人如何看历史。《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出版于1874年,是...

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 谢林
谢林于1800年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整个德国古典哲学演进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通常也被看作他的早期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谢林本人对这部著作同样十分重视,他在晚年撰写的《近代哲学史》里不但为其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章节,而且明确指出:“如果你们中间的某位现在或者将来想要准确而原原本本地了解近代哲学的...

无扶手的思考:理解集(1953-1975)
[美] 汉娜·阿伦特 著 / 杰罗姆·科恩 编
不论是论文、访谈、信件,还是讲座、演讲、发言,抑或是纪念海德格尔或奥登的文章,这些横跨20余年的文字,呈现出汉娜·阿伦特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她时而愤怒,时而平静,时而满怀深情。 阿伦特说,她不想让思想僵化,所以拒绝创建体系,她不想让社会僵化,所以鼓励读者思考。能思的个人、摆脱了物质生活条...

语言·意义·世界:语言哲学简史
王维
本书是一部介绍20世纪英美语言哲学史的普及读物。 所谓语言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语言的哲学。它关切语言的意义、指称、用法,以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等命题,但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的探究来理解世界。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经历了所谓“语言转向”,人们不再仅仅把语言当作哲学思考的工具...

承认还是歧义?:一场辩论
[德] 阿克塞尔·霍耐特 / [法] 雅克·朗西埃
关于“承认”与“歧义”的辩论。 本书撰写的起因最初源于2009年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一场会议,这次会议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克里斯托夫·门克主持,在这场会议中,霍耐特与朗西埃有着激烈的交谈。 “承认”理论是霍耐特哲学思想的核心,而“歧义”则是朗西埃的政治哲学基础。对霍耐特来说,朗西...

生灵与超越:祭祀的人类学释义
王铭铭
对于祭祀的人类学考察,传统上以经验研究为主——深入不同文明区域采集他者的生活经验;王铭铭此书则采取了一种不同的进路:从文本细读的角度进入与祭祀相关的人类学理论。选取19世纪中期以来重要的英法人类学家,对于他们和祭祀相关的理论展开细致的梳理,并择要评点,对于人类学专业研究者是一部难得的具有专题性...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陈少明
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窠臼,将哲学落地为一门具体的“手艺” 以物为中介,探索“做中国哲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 受西方哲学影响,当代中国哲学长期以抽象的概念和范畴为对象,而忽视对经验领域具体的人、事、物的思考,这与中国古代典籍对人物与故事的重视背道而驰。为此,陈少明倡导将“做中...

美学与政治
[德] 西奥多·阿多诺 等
本书是由论文、书信构成的论争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布洛赫、卢卡奇、布莱希特、本雅明、阿多诺、杰姆逊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家对美学与政治问题讨论的重要文章。 这些思想成果对西方当代美学、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批判等诸领域都有巨的大影响,甚...

时间的香气:驻留的艺术
[德]韩炳哲
如今的时间危机并非加速。加速的时代早已过去。目前我们认为的加速,只是时间涣散的症状之一。今日的时间危机源于一种导致各类时间障碍和错误感知的时间紊乱。时间缺乏有序的节奏,陷入失调状态。这种紊乱让时间仿佛在飞驰。 这种时间紊乱并非强制加速的结果,其首要原因是时间的原子化,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觉...

像罗马皇帝一样思考 : 马可·奥勒留的斯多葛主义哲学
[加] 唐纳德·J.罗伯逊
如何用斯多葛哲学应对困顿、危难、不确定的人生。 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与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一起踏上人生之旅,跟随他从哈德良宫廷的年轻贵族,逐步成长为罗马帝国大权在握的皇帝;见证他如何在一生中经历困顿、危难和极度的心灵挑战,依然保有一份内心的宁静明澈与高贵的人格。 作者展示了...

远见:如何摆脱短期主义
[英] 理查德·费舍尔
突破现实的桎梏,在迷雾中探索远见思维。 人类拥有独特的时间观,能够了解过去和未来,其他物种则不具备此等能力。然而,现代科技和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压力加剧了我们的短期主义思维倾向,使人困于当下,任凭各种政治事件、季度商业目标和24小时新闻播报“摆布”。 但事情并非一直如此。中世纪的...

与琉喀对话
[意] 切萨雷·帕韦塞
《与琉喀对话》是意大利作家切萨雷·帕韦塞形式最独特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最难懂的一部,由27篇古希腊神话人物间的对话构成,首次发表于1947年。 帕韦塞以对话录的古老文体,潜入神话这一“符号的池塘”,探索了童年、家庭、斗争、失败、反抗和命运等永恒主题。其中人物同帕韦塞个人的兴趣和困扰息息相关...

生命是什么
[奥] 埃尔温·薛定谔
从“薛定谔的猫”→思考生命的本质。 内容简介 “生命是什么?”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虐猫狂人”薛定谔首次提出了这一问题,并指出需要用物理学思路解释生命,弥补生物学和物理学间的学科鸿沟,堪称世界科学目前的伟大经典之一。 全新译本,完整收录《生命是什么》《意识和物...

禅者的初心
[日] 铃木俊隆
《禅者的初心》是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即风靡西方,成为乔布斯、庆山(安妮宝贝)等众多名人推崇的心灵指南。 作为首位将曹洞禅带到美国的禅师,铃木俊隆以朴素的语言诠释禅的真谛——禅修不在庙堂高阁,而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之间。书中从呼吸、吃饭、走路等细微处入手,教你用“初学者...

人墟 : 切文古尔
[苏联] 普拉东诺夫
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旅程,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疑问,得到托尔斯泰式的回答 影响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的“未来之书” 继承俄国文学的伟大传统,20世纪俄文学文学承前启后之作 关于物质与精神如何共鸣的终极思考 一场精神物质化、物质精神化的文字试验,如何抵达美丽新世界终...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
姜宇辉
《黑噪音、白噪音与幽灵之声》是姜宇辉老师多年声音研究的哲学文选。包含了“绘画与声音”“声音与意义”“节奏”“想象理性”等多个主题的讨论,为当代国内的声音哲学研究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声音是按捺不住的,它如实表达,而声音对于周遭并未言明的东西,将由学者对声音事实的谨慎表达作为值得依凭的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