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哲学宗教

喜剧的本质
[法]亨利·柏格森
喜剧人的灵魂之书! 诺奖得主柏格森的哲思精粹 从喜剧中读懂社会,在笑声中看透人心。喜剧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 · ★ 为你揭晓笑声背后的秘密 我们为何发笑?好笑的事物为什么好笑?为什么有的人自带喜感?喜剧、小品、滑稽戏、漫画、俏皮话有什么共同点?喜剧和正剧、悲剧的...

一代匠哲:赵宋光学术思想研究文集
王少明
30篇文章探析赵宋光学术思想,包括立美观和音乐美学思想的表现。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文章30篇,结构上分为“哲学美学思想元研究”“美与思想与实践研究”“音乐形态思想研究”三部分。 全书重点围绕赵宋光的学术思想展开研究,特别是赵宋光的立美观、和声方位图、幼儿数学教学...

不再约会
[美]约书亚·哈里斯
《不再约会》勾勒出传统约会的七大缺陷: 约会让人感到亲密,但不一定会让人愿意委身; 约会倾向于让人省略交往关系中“友谊”的阶段; 约会通常让人误以为肉体的亲密就是爱; 约会通常会让一对男女与其他重要关系隔绝; 约会使青年男女分心,以致于无法专心为未来做准备。 ...

爱弥儿 : 论教育
[法] 卢梭
豆瓣热门教育学图书TOP10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

善与恶的发明
[德] 汉诺·绍尔
纵览人类500万年来的道德演变。 内容简介 人是天生的群居动物,却无往不在冲突之中。自人类世以来,全球流动性持续增强,信息技术让人互通有无,但世界似乎正趋于极化和保守,隔阂和纷争不断。今天,持不同立场的人们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吗?人类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沦丧?或者,让我们追问一个根本问...

婚姻的意义
提摩太·凯勒 / 凯西·凯勒
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灵魂伴侣;成功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最佳途径。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凯勒指出,婚姻是一种荣耀的关系,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和最神秘的关系;上帝创造婚姻的目...

狂热分子 : 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
埃里克·霍弗
《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英文原名:The True Believer: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是美国作家、社会哲学家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于1951年出版的一部经典著作。霍弗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因其...

文化模式
[美] 鲁思·本尼迪克特
从事文化研究的绝佳引路书,指出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塑造作用。 内容简介 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佳作中比较了三个社会——祖尼人社会、夸扣特尔人社会、多布人社会,揭示了这三个族群的行为差异。这项开创性研究表明,每种人类文化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考察了文化...

读与被读
刘文飞
◐读书不在于多,重要的是选得精准,读得彻底 ◐读与被读,爱书人的日课,与天才的作家深度较量 - 【内容简介】 《读与被读》是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俄罗斯文学权威学者刘文飞解读评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的全新学术随笔集。 本书论及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

我们共同的存在主义哲学课
刘玮
在“高冷”的哲学世界里,一种有温度的哲学。 我们会时常困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到底有没有行动的自由?对于这些问题,发生于1纪中叶直至20世纪80年代结束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给出了许多精彩的。 本书选取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胡塞尔、...

这究竟是为什么
[英] 西蒙·布莱克本
★哲学教授西蒙·布莱克本写给初学者的哲学入门书 作者西蒙·布莱克本被誉为“英语世界杰出哲学家”,还曾被美国教育界评为“全球50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健在哲学家”之一,编著的畅销书《牛津哲学词典》是一本客观、权威的英文哲学词典。 ★有趣、易懂的人类思想简史 剑桥大学哲学教授在书中探...

作为隐喻的建筑
柄谷行人
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 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

人权责任的分担与合作
王瑞雪
整合公共治理中多元责任分担、软法规范对人权保障的意义等理论问题,回应国家之外的其他主体应当如何承担人权责任等现实问题。 人权责任的分担与合作是人权事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在现代社会合作规制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将人权理念嵌入所有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体中,是有效实现人权保障的必由之路。 本书...

意识:心智的基本奥秘
[美]安娜卡·哈里斯(Annaka Harris)
意识是什么?它如何产生,又为何而存在? 我们对自己身处世界的体验已经习以为常,但意识的存在本身其实提出了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宇宙中的某一团物质会拥有意识?我们要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本通俗易懂的书中,安娜卡·哈里斯带领我们了解意识不断发展的定义、对它的哲学...

文明及其不满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双语版)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晚年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 本书首次全面阐述了文明与本能的联系与对立。本书写于1929年,1930年首次以德文版出版。作者重新审视了其早期思想中的诸多问题,把许多关于个体心理的概念运用于文化与社会分析理论之中,家庭、社群、价值以及幸福等概念在本书中...

逻辑哲学研究
陈波
本书是《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一书的增订本。根据引用率排名,曾被列入“最有影响力的48本中国哲学著作”之列。本书系统地探讨了如下12个论题:什么是逻辑哲学,意义理论和逻辑类型,摹状词和名称理论,“是”(to be)的逻辑哲学分析,推理、后承关系和蕴涵,形式化方法的哲学考...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悲歌
赵汀阳
一部从人工智能科技哲学角度,对现代性严肃地说“不”的书稿,值得我们认真倾听。 本书稿是一本科技哲学的文集,多数是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但不限于人工智能,也涉及基因编辑,还有一篇讨论“宇宙社会学”——刘慈欣设想的一个存在于科幻中的理论,虽然不是被承认的学科,但其中包含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论文...

坏的哀伤,好的哀伤 : 一部哲学指引
[美] 迈克尔·乔比
哀伤,是失去深爱之人的怆痛,是可怕的无助感,是情感风暴里的颠簸。 哀伤不可避免。 但对于它,我们往往缄口不言,周围的人似乎也只会劝慰。 让我们哀伤的,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病吗?除了痛苦,我们是否可以从哀伤中寻得益处? 哲学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我们无法改变生命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