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人物传记

巴赫传:时代,观念和最爱的书
[西] 拉蒙·安德烈斯
寻访“西方音乐之父”私人阅读史,再现巴赫生平与时代观念复调宇宙。 内容简介 当提起重要的作曲家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的名字从不会缺席。作为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被视为西方音乐的核心支柱。在1933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奥地利音乐家安东·韦伯恩激动...

伦勃朗的眼睛:天才与他的时代
[英] 西蒙·沙玛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推荐! ◎BBC纪录片撰稿人、艺术史家西蒙·沙玛力作 ◎半生荣华、半生凄凉,荷兰黄金时代艺术巨匠伦勃朗 ◎近400幅原版高清名画,精装珍藏佳品 —————————————————————— 【编辑推荐】 ★ 凡·高挚爱...

我妈笑了
香特尔·阿克曼
豆瓣2024年度外国文学(非小说类)No.6 本书是比利时导演香特尔·阿克曼的自传作品,以作者陪伴母亲度过她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为主线,穿插讲述了作者对亲密关系的复杂体会、作为独立女性电影人的成长经历,以及犹太血统给家庭带来的伤痛回忆。 全书以自传式的笔法写成,口语化的文字直白冷峻,赤...

小文艺口袋文库·知人系列(全7册)
安妮·C·海勒 、保罗·柯林斯 、丹尼斯·林
★ 一套胶囊式传记,将7位“怪咖”装入口袋,通勤“杀”时间利器。 ★ 你完全可以每三天读完“他们”中的一位,有料、有劲、有趣。 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 大卫·林奇:他来自异世界 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 汉娜·阿伦特:活在黑暗时代 卢西安·弗洛伊德:眼睛张大点 ...

只是孩子
[美] 帕蒂·史密斯
豆瓣热门回忆录TOP10 美国传奇艺术家帕蒂·史密斯以《只是孩子》一书提醒我们,纯真、乌托邦理想、美和反叛才是指引人类旅程的启明星。 这是爱的夏天,也是躁动的夏天,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偶遇,将两个年轻人引向了艺术、奉献和启蒙的道路。 日后,帕蒂·史密斯会成为一名诗人和表演者,...

爆破边界 : 杜尚访谈录
[法] 马塞尔·杜尚 / [法] 皮埃尔·卡巴纳
“我把幸福与不幸的概念引入了现成品之中” 【内容简介】 马塞尔·杜尚谈论他的生活,他的作品,他度过的时间。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现成品”(ready-made),而他度过的时间被称为他最美的作品。 冷静的反讽,抛弃美学、趣味及纯粹的视觉愉悦,无所事事的正当性,热衷于偶然性与文...

電影從不停止質問 : 韓國電影大師李滄東,25年來創作歷程,另收錄導演特別專訪
李滄東 / 全洲國際電影節
最會寫劇本的導演,最會拍電影的小説家 創作《薄荷糖》、《綠洲》、《密陽》、《燃燒烈愛》等多部賣座片 李滄東導演25年的創作人生 聞天祥(影評人) 驚喜撰序 一頁華爾滋Kristin(影評人)、吳俞萱(作家)、房慧真(作家)、林強(音樂工作者)、馬欣(作家)、張硯拓(影評...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
梅兰芳
全书共分三集,以谈话的形式,将梅家旧事、学艺经过及登台演出、创作等情况娓娓道来,读来有与之围炉夜话、对坐闲谈之感。时间上来说,前两集集中在梅兰芳早年学艺、崭露头角,及1913~1917年间艺术创造实践的历程,对创作时装戏《孽海波澜》《邓霞姑》《一缕麻》等的尝试有较详细的记载;第三集则记述了他从...

伦勃朗1642
张佳玮
●莫奈之后,再写伦勃朗 ●艺术史达人张佳玮从最著名的《夜巡》入手 描摹生动的荷兰黄金时代市民生活 再现不为人知的欧陆绘画传统 复原光影大师伦勃朗的跌宕人生 ●一书双壁=好读文本+精彩配图 开创莫奈之后新的欣赏热潮 一幅《夜巡》将荷兰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毫无意义 : 伍迪·艾伦自传
伍迪·艾伦
脱口秀鼻祖+电影大师,每页都有梗的纸上脱口秀,总结五十年生涯的大师创意课,全面回应争议事件,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王小波都是他的影迷。人生毫无意义,而你可以把它拍成悲剧或喜剧。 《毫无意义》是伍迪·艾伦的自传作品,首度全面地回顾创作生涯和生命故事,讲述一个纽约穷小子如何踏上喜剧的台阶,成长...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张靓蓓 李安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人称“我”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首 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 美国《时代》周刊说,李安荣膺“全球超具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沃尔特·艾萨克森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网红”。达·芬奇能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同时,他能对自己稍显异类的状态泰然处之: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包括解剖学...

渴望生活:梵高传
[美] 欧文·斯通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